明白人都知道:成球工艺是立窑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事实证明,一旦成球质量稳定,整个立窑的配料、用风、卸料、生灰细度、收尘环保等等问题就有了可靠的操作验证平台,就可以分别对各要素单项调控到最佳状况,进而大大简化了原来看似复杂的烧成产质量问题,实现大风大料小料球浅暗火连续锻烧,彻底释放出立窑工艺的巨大综合潜力,而且成球工艺技术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易实施,应成为立窑企业首先开展的工作。
然而,我们发现很多立窑企业常因三方面观念性错误而丧失真正开展成球技术改造的时机和效果:一是技术认识方面,二是投资认识方面,三是合作认识方面。
一.技术认识方面:
错误1 关注强电机械配套等显性问题,忽视计量控制等隐性问题
老板们一般只看到水泥生产力与量的作用,却易忽视水泥生产质与量的核心。
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的核心本质是精确的定量连续化学燃烧反应过程,如果成球工艺上计量控制不精确不稳定,易造成入窑烧成带料球外部与内部孔隙分布不均或阻塞,将大大影响烧成带氧化燃烧反应所需的氧气通风均衡供应,易产生炼边、结块、风洞、偏火、架空乃至喷窑等等不良窑况,不仅会严重损害产品质量与产量,还将导致大量原燃料和电能的浪费和损耗,同时破坏环境,加大了窑工操作劳动量,其实是大把大把地烧耗掉老板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真正的劳民伤财!立窑上那怕只有5%时间下入了质量差的料球,由于立窑直落式的出料运动,使其对前后熟料烧成的破坏时间高达35%以上。我们发现,对明显看得见的机电工艺配套问题,如提升机供料或风机等环节,老板们总舍得花十数万去改进,而对成球极关键的工艺计量控制所产生的价值却远远未得到高度重视,如今居然还大量存在人工加水成球就是明证。
错误2 认为人工加水成球已足够好
有些立窑企业自认为自己的工艺来料稳定,人工加水成球已很好,不必再投资改进,却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常规机械供灰工艺必然存在来料波动问题,人工操作实际是靠人眼模糊计量和滞后粗放的手动水阀开关控制,操作工的责任心、健康状况、情绪状况、操作水平、管理监督及气候情况等等都极易影响其成球质量。而且不少立窑加水岗位工况恶劣,对工人身心不宜,不可能长久持续保证成球质量,其效果根本无法与成熟自动化装备高精度实时计量和快速准确定量控制相比。
错误3 认为采用螺旋称计量生灰最先进
多年来国内大量流行的山东临朐生产预加水控制系统采用的螺旋称计量生灰方式,其实源于90年代初期大量推广的江苏海安预加水自动化采用冲量计方式的严重失败。当时使用的上无十一厂生产的LDF系列冲板式流量计利用粉料量冲力对应产生的机械位移来测量流量,其核心技术为精密制造的弹性平行移动测力机构,实际使用时往往运行两三个月就因物料潮湿硬结而卡滞测力机构,造成计量失真。为了绕过生灰计量问题山东临朐的技术人员只好弯到螺旋称上来,虽然都知道螺旋称计量也具有严重的技术缺陷,但有胜于无,多年来居然就据此发展出忽悠用户的多代“先进技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