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已达17亿吨,2009年还在进一步大幅增长,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日益严重,2010年水泥全行业必将全面进入比拼成本控制水平的微利价格战时代。
无论大小,每个水泥企业都将共同面对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刻谁能大幅削减成本,谁就必然成为赢家。
在此背景下,有项成熟的粉磨新工艺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它就是熟料与混合材分别粉磨再掺配均混工艺;利用矿渣,粉煤灰等高温锻烧过的工业废渣,专门进行分别粉磨处理获得较高比表面积的超细粉,利用超细颗粒的合理级配发挥其高活性可使325复合水泥可获得高达70%的掺混比;与传统的配混后再粉磨制成工艺相比,可提高掺混比30-40%之多,其明显的大幅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问题是如此高效益的技术为何迟迟未见大量推广发展?总听见楼梯响,却不见人下来。
原来有段鸿沟横挡在前面,此工艺不但要新增加粉磨设备与配套基建和附属设施,还必须要能按比例精确计控配料,才能保证 配混后的水泥质量稳定达标,但现有设备手段对高流动性粉料的计控精确度实在太差,进行给料的控制偏差太大,硬提高掺杂比就可能产出要命的劣质品,正是踩钢丝过深涧,危险之极;为保证质量不出差错只能大幅降低掺杂比,结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又得不偿失。如此波动的质量和低回报就造成观望者众,动手者少的局面。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的粉体定量给料与计量技术存在严重障碍,进一步的根源在于:粉料从仓内卸出时,会受水分,细度,仓位,动态拱失衡跨塌冲击等等随机因素的复合影响,造成出料具有流动性与压力随机大幅波动的必然特性。而采用常规的单双管螺旋给料机结构上难以克服上述问题,常见给料机定速时给料量随机大幅波动乃至停机后仍自流失控,其转速与给料量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以分格轮为特征的转子流量给料机具有较好的转速流量控制特性,但其构造复杂体积庞大,且造价高昂,维护也困难,用在此处投入产出大有问题。实际上此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难题!
新上大旋窑日益增多,生产规模上去了,激烈价格竞争中又被逼得关注生产成本的控制,若能实施此新工艺,大基数的优势发挥出来显然要舒服万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