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18个工业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其中涉及河北企业165家。按照规定,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关闭。
河北省是以原材料工业为基础的传统工业大省,经济结构偏重,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落后产能相对集中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炭、造纸等行业,淘汰任务十分繁重。
限期大考,河北能否如期达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对该省部分地区相关企业进行了采访。
时间过半 任务完成过半
河北蠡县留史镇被称为“中国皮毛之都”,在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留史镇南白楼村涉及淘汰的转鼓数量达到160支,占河北省总量的三分之一。
8月18日,记者再次来到南白楼村,已经听不到往日嘈杂的转鼓声,走在村间的小路上,初秋的清风送来缕缕玉米香,空气格外清新,在田间劳作的张老汉告诉记者:“之前村家家户户都制革,转鼓白天晚上都转着。停了以后村里的空气比以前好多了。”
据了解,早在2008年11月,蠡县就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快节能减排步伐。目前,203家涉污企业关停取缔111家,11家企业实现转产或重组,86家企业经过严格整改后批准试生产。所有制革、印染、洗毛专业村已彻底取缔,落后产能企业淘汰殆尽。
不仅在蠡县,河北各地也纷纷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唐山市已经淘汰落后造纸企业18家,比国家下达的淘汰13家任务多了5家,淘汰落后产能32.68万吨,比国家规定的28.25万吨多了4万多吨。
沙河市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走依靠技术创新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道路。目前,5家玻璃企业的8条格法生产线列入此次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现在已经关闭了5条,还有3条格法生产线将在9月底前淘汰。
根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7月份,全省共淘汰炼铁产能427万吨,占国家下达河北省任务1000万吨的42.7%;淘汰炼钢产能108万吨,占国家下达河北省淘汰任务200万吨的54%;淘汰水泥产能783万吨,占国家下达河北省任务867.8万吨的90%。
据悉,平板玻璃、造纸、焦化、制革、印染、铜冶炼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也都在加紧淘汰中。
“通过抓规划引导、政策机制、置换转型、示范带动、责任落实、集中行动等措施,部分或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河北省的淘汰落后任务,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河北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宋立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四项措施推进淘汰落后
宋立功告诉记者,河北省下一步将采取四项措施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引向深入。
首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国发〔2010〕7号文件要求和工信部公布的涉及河北省165家企业名单,已将河北省既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具体企业并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其次,完善政策,双向推动。研究制定河北省淘汰落后配套激励政策,一是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与职工就业安置的关系,为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二是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重,制定完善更为严格的信贷、用地、环保、供电等约束政策,提高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双向挤压,迫使落后工艺装备及生产能力尽快退出市场。
第三,突出重点,抓好落实。按照国发〔2009〕38号文件要求,以控制总量、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抑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四,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建立和完善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组织协调长效机制,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调度。省市县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组织、措施、责任、目标四到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淘汰落后产能并非难事,这些落后的生产线(设备)之所以仍然在生产,主要是顾忌了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设备如何拆除?内部生产平衡打破之后如何重新组建?拆除后的土地如何规划利用?产生的工业垃圾如何处理?除此之外,最核心的问题是人员的再培训和转岗安置问题。过去装备落后,需要的人员就比较多,现在对设备进行拆除后,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