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七、低碳水泥进入,如何应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进入绝对的“低碳经济”年代: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2010年以及以后的世界经济均朝向低碳方向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和经济趋势。
哥本哈根会议虽在无休止的争议中已落下帷幕,博弈却远未结束,未来10年,中国将踏上整体低碳转型之路,企业的命运与气候改变下的经济新格局休戚相关,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如何发现潜伏的黄金机会?
在非低碳行业,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路跃兵认为,一些高耗能企业向低碳转型的环节也蕴藏着很大的商机,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提高能效的环节,如余热发电、循环经济等,都是不错的机会。
以水泥生产企业为例,每制造出一吨水泥就相当于同时制造出一吨的二氧化碳,而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一吨水泥征收的“碳税”标准是10-70美元!高额的碳税将成为未来高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致命软肋。
2010年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低碳经济时机已到。随着38号文已明确提出遏制产能过剩措施下发,现在正是冷静下来研究水泥工业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最好时机。尤其要重点研究如何将CO2的排放降下来,把CO2的回收利用搞上去,这也是解决水泥工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一举数得的选择。
但中国水泥企业要想真正享受到低碳的利益,势必要求跨越低碳3道坎:技术创新难题,成本居高不下和融资渠道有缺陷。
其一技术的难题。对大型水泥企业而言,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进行自主研发,而且他们具备这个优势;相对中小水泥企业则难以靠自己的财力来实现技术转型,因此只能寄希望于相关政策支持;
其二成本居高不下。从企业转型来说,低碳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成本压力,尤其在转型过程中,这个成本是不确定的,因此很多企业开始时都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退却反应。目前,一些水泥企业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在金融机构的牵线塔桥下,与国际碳基金组织进行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废弃变宝,这样的经验很是值得借鉴。
其三融资有缺陷。虽然融资渠道有缺陷早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目前我们也看到融资渠道逐渐被打开。2009年以来,已有19家低碳概念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合计募集资金约280亿元。再比如,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与浙江巨化公司达成碳融资交易,6年将从浙江巨化公司购买近3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向其支付上亿元。
当前在水泥企业发力低碳经济期间,建议水泥协会应在推荐合适的项目,争取成为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与国家相关部门联络,争取建立开发基金以及与发改委、金融等部门联络,争取贷款优惠政策等方面上及时提供信息、协调各方关系,防止一哄而上。
2010年,水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将大有可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