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主动与国内先进地区“对标”,廊坊全市上下掀起“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的热潮,在冲刺跨越、全面争先中落实两个全会要求。11月4日,本报记者对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进行了专访。
坚定信心,保持“两个领先”,实现“四个赶超”
记者:省委全会上提出了引导企业和行业与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对标的要求。我们注意到,在廊坊同样也有一个“对标”行动,而且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泛,那就是你们提出的保持“两个领先”,实现“四个赶超”。
赵世洪:在廊坊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我们确定了廊坊“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城市和产业定位。按照“错位、抢位、聚焦”的发展战略,一年来,我们在构建廊坊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上初见成效。尽管期间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们按照既定的目标坚定前行。
作为推进全市“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我们提出在“十二五”之前,廊坊市要以环渤海经济圈为重要参照系,万元GDP能耗、人均COD排量保持领先水平;人均GDP、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力争赶上或超过环渤海经济圈平均水平,实现这四项人均收入指标对周边先进地区的赶超,并为追赶沿海更发达地区打下初步基础。
确定这样一个阶段性发展目标,既是基于廊坊发展现实的准确考量,更是对廊坊未来发展的科学判断。只有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踏上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争当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记者:提出这种全面“对标”,你们是基于哪些考虑?
赵世洪: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是要具体落实到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上来。只有寻找到一个自己能够做到而且也应该做到的更高标准,通过全方位“对标”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差距,才能努力实现赶超发展。对于廊坊这样区位独特、体量不大的城市来讲,必须确立以绿色人均收入为主导的发展指标体系,在力求做大总量快速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突出在各项主要人均收入和单位消耗水平上进位争先。这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成长性强、增长速度快、平均水平高;廊坊地处环渤海地区,与同一地区相比有较高的可比性,但目前人均GDP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指标与环渤海经济圈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实现赶超有条件但并不容易。参照系定位于环渤海经济圈,通过全方位“对标”争先创优活动,在更大坐标系中审视廊坊定位,就能够推动我们以科学规划引领长远发展,聚焦、解决突出问题,逐步缩小与周边北京、天津等先进地区发展落差,追赶更高水平。
构建三大体系,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
记者:你们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很高的发展目标。目标虽已明确,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赵世洪:在金融危机影响超过预期、一季度多项指标下滑的不利形势下,我们旗帜鲜明地在全市唱响了“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明确提出了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的中心任务。
保当期增长,就是加速投资拉动、搞好经济运行,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争先。促科学发展,就是不为近利所诱、小利所惑,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最紧迫的是坚决遏制经济下滑态势。我们迅速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求突破,使投资拉动成为我们保增长最有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切实抓好现有企业运行,动员优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各类园区、产业集聚区特别是园中园建设,力促一批小而实的项目尽快落地,推进全民创业蓬勃展开。全力抓好“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加快重点设施建设。做好全面对接京津的大文章,努力引进一批有投资实力的央企、国企及其他大集团、大公司,努力实现与京津的竞融发展。
记者:前三季度廊坊市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前列,保当期增长的任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促进廊坊长远科学发展,你们有哪些考虑?
赵世洪:全力推进保增长各项措施的同时,我们注重从更长远的角度研究经济实体的科学发展问题。促廊坊科学发展,核心抓手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是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城镇体系解决我们城镇化滞后问题,产业体系解决我们产业粗放问题,交通体系使我们区位优势真正发挥出来。三大体系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不断完善,才能促进廊坊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保持“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强度和力度,二是壮大中心城市,三是在高水平的规划指导下运作,坚持全市统筹、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聚焦“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发展定位,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农业为主导,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金字塔形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交通体系,核心是改变过路型交通状况,加大交通对廊坊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变“近”为“通”,变“通”为“同”。
“大环境冷在天,小气候暖在我”
记者:廊坊近年来发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我们发现,您在很多时候更多强调的是廊坊发展的危机。
赵世洪:廊坊过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独特的区位和良好的环境。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交通通信日益发达,地理区位上的自然优势已逐渐为时间、空间的相对优势所替代,廊坊区位上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逝。我们若不能以长远眼光预感到潜在危机,就会遭遇困境和落后。
加快构建三大体系,必须增强广大干部的紧迫感。周边地区都在加快发展,正如逆水行舟,廊坊是不进则退,小进亦退。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弯道超越”的发展机遇,必将带来发展格局的重新洗牌,但如果我们抓不住,就很可能被别人“弯道超越”,在新一轮洗牌中被边缘化。
记者:廊坊怎样实现“危中求机、危中求进”?
赵世洪:明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保持“两个领先”、实现“四个赶超”的关键一年。大环境冷在天,小环境暖在我。客观的大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做暖廊坊小气候,保持廊坊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的一片暖阳。
把“两项活动”与当前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双破解双建立”活动,领导带头破解影响和制约廊坊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指导建立推动廊坊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模式,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效。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进一步优化风清气正的发展软环境,大力营造亲商、尊商、安商、富商氛围,促进各种市场主体有意兴业、各类生产要素无碍聚集。